点击:发布日期:2023/3/23
为什么中国北斗能发展这么快?
这里得提一个人——「两弹一星」功勋奖章、「共和国勋章」获得者,「北斗之父」孙家栋。
孙家栋独具慧眼,根据我国当时的经济、科技情况,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「先试验、后区域、再全球」的「三步走」发展战略。
*步,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,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;
第二步,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,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;
第三步,2020年左右,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。
2000年10月,*颗北斗卫星正式发射,第二颗与第三颗则分别于2000年12月、2003年5月发射。
此三颗卫星的成功发射,意味着北斗一号(实验性北斗导航系统)正式建成。
但是,北斗一号由于轨道位置偏高,卫星数过少,所以精度较差,服务范围有限,只能覆盖中国。
想和美国 GPS 分庭抗礼,实现全球定位,就必须发射多颗中轨道的动态卫星。
可就在北斗二号酝酿之时,欧洲人忽然主动邀请中方,加入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。
出于当时经济、技术等方面考虑,我们暂停了北斗二号计划,决定加入欧洲伽利略。
就这样,2003年中欧草签合作协议,中国成为了*个加入「伽利略计划」的非欧盟国家,而且将拥有这一系统的部分所有权和全部使用权。
中方承诺投入 2.3 亿欧元的巨额资金,*笔 7000 万欧元很快就打到欧方账户上。
可谁知,中国虽然是投资方,却惨遭排挤,不仅在技术上被封锁,还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。
出力不讨好,这谁顶得住啊!无奈之下,我们退出了伽利略。
2004年,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。
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,增加无源定位体制,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、测速、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。
2007年第 1 颗北斗二号卫星被送入太空;2009年第 2 颗北斗二号卫星被送入地球同步轨道。
2012年,我国成功实现「一箭双星」,能一次发射 2 颗卫星上天,极大加速了北斗卫星的部署。
到了2012年年底,我们完成了 14 颗卫星(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、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)发射组网,开始为整个亚太地区提供服务。
也是从这个时候起,我们的手机陆续用上了北斗。
而在北斗二号正如火如荼的建设时,北斗三号也于2009年启动系统建设。这次就是奔着全球组网去的。
前面几年都是一年发射两三颗卫星,常规速度;但去年却突然发力,一年内完成 10 箭 19 星发射,创下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最快纪录。
一年发射的卫星,比人家十多年的发射数量还多,这让人怎么玩。相比之下,美国 GPS 最快纪录为一年 6 星,俄罗斯格洛纳斯为一年 9 星,欧洲伽利略为一年 6 星。
得益于此,截至今年9月,北斗系统有在轨运行卫星 39 颗,超过了美国 GPS 的 31 颗、欧洲伽利略的 22 颗,俄罗斯格洛纳斯有 24 颗,成为世界*。
根据美国导航公司 Trimble 的一项统计,在全球总数近 200 个联合国成员国中,有 130 个国家上空,北斗卫星的每天可见星数已经超过了美国 GPS。
卫星的数量是定位精度的重要保障,而随着2020年继续布网剩余卫星、且前期卫星陆续度过调试期正式服役,北斗的精度将进一步提升,彻底点亮全球。
北斗也成为美国 GPS、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,也使我国成为继美、俄之后,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。